公告公示
發布時間:2023-12-11 11:02:17 來源: 點擊率:次
12月1日,臨近中午,棚村村2組村民吳松文帶著他積累了半個月的“收獲”來到村委會辦公室。
打開吳松文帶來的袋子,幾乎全是農膜垃圾。這些垃圾,在棚村村可以兌換成積分,年底再用積分兌換成生活物品。
“一共是218斤,可以加1090分。”村委會工作人員幫助稱重后,記錄下吳松文積分的變化。
村民正在進行積分兌換
“我們在散步的時候,看到農膜垃圾都會下意識地撿起來。”吳松文說,自己不僅會隨手撿拾可以兌換積分的農膜垃圾,也養成了不隨意丟垃圾的好習慣,如果大家都一起行動起來,村里就會越變越美麗。
“我們村地處省級糧食產業示范園區核心區,農膜覆蓋栽培技術得到廣泛應用,使用農膜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,但農膜在土壤里分解時間長,如果不及時清理回收就會造成不良影響。”棚村村黨總支書記吳莉英說,村“兩委”發現,在河流沿岸有很多廢棄的農膜,如何發動群眾力量來參與河流治理,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帶著問題出發,棚村村設立村級河長制工作室,制作河湖長工作制度、問題處置流程、巡河規范等制度標識牌,明確工作職責并推動相關實際問題得到及時處理;組建黨員志愿巡護隊、志愿宣傳隊、河道保潔服務隊,以志愿服務助力長效保護,奏響清河護岸“協奏曲”。
同時,按照“邊治理、邊宣傳、邊引導”的思路,棚村村因地制宜,積極探索,讓文明的“小積分”發揮在環境保護中的“大作用”。
“我們將人居環境整治、河長制工作與廢舊地膜回收工作深度融合,采取‘村級組織、群眾參與、站點回收、集中清運’的方式,充分發動群眾、保潔員積極清撿農藥袋、農藥瓶、農膜等污染物,并對回收的農膜等污染物實行積分兌換。”吳莉英介紹,該村通過建設“鄉風生態文明超市”,利用村級企業、合作社幫助,完善和豐富“超市”的獎勵物品,以“數據+積分制”獎勵兌換模式,鼓勵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治理、河湖管護等志愿服務。
據統計,2023年1至9月,在棚村村,已有50余名村民參與兌換,共計兌換15000積分的獎品。